基于对未来市场的深入分析,为把握战略机会,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,公司将采取以下行动:
①基于多年来服务国际大品牌汽车厂商所积累的成功经验,把握自主品牌汽车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,充分的利用与头部自主品牌主机厂已经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,在目标地区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,以满足下游客户持续增长的订单和近地化、多样化、模块化的供货需求;
②把握汽车未来发展的新趋势,关注行业延伸方向,对智能底盘技术展开研发,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;
③基于多年来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产品研究开发和智能制造经验,前瞻性开展人形机器人本体轻量化、总成装配以及数据采集中心构建的研发工作,为打造未来第二增长曲线奠定基础;
④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,经营管理难度不断的提高,为提高效率,减少相关成本,公司将实施全面数字化升级,同时借助 AI 赋能,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。
为了落实上述发展部署、促进公司未来业务转型,在考虑未来自身经营积累及现金流量情况后,公司仍存在比较大的资金缺口,故本次拟向特定群体募集资金。
近年来,我国对水利、交通、能源、通讯等行业持续高质量的投入,使得“网格化经济”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为我国逐步成为全世界生产制造业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,近期发展、变化尤其明显。根据中汽协统计,2024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3,128.2 万辆和 3,143.6 万辆,占据全世界汽车市场近三分之一的份额,已连续 16 年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。同时,我国汽车出口销量保持增长,根据海关总署统计,继 2023 年首次成为全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后,2024 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 640.7 万辆,继续保持全球第一。
汽车行业面对的市场已由中国大陆扩大至区域市场乃至全球市场,新能源、智能驾驶等创新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,标志着我国汽车制造端已走在全球的前列。与此同时,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政策支持,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能力等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吸引了国际大品牌 T 车厂、丰田雷克萨斯等车企纷纷选择在华独资建厂,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为适应这一行业百年一遇的大变革,迅速补齐市场、产品、产能等短板,加大创新力度,加大核心产品的国产化,以及加快企业管理的升级已成为宁波华翔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。
自主品牌车企在我国汽车行业中正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。一方面,从产销量看,自主品牌乘用车产销量继续保持高位增长。根据中汽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 年,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销量达到 1,797.0 万辆,同比增长 23.1%,市场占有率提升至65.2%,较上年增长 9.2 个百分点;另一方面,从出口看,自主品牌对我国乘用车出口迅速增加贡献较大。根据盖世汽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乘用车出口549.5万辆,同比增长23.96%,其中自主品牌的出口占比已达较高水准(“2023年77.3%、2024 年 1-7 月 81.5%)。
自主品牌车企的成功主要来自于持续创新,日本智库三井物产全球战略研究所的报告数据显示,中国新能源企业在电动汽车相关专利的质量上,已超越日本和美国竞争对手。
未来,预计自主品牌车企的产销量将持续增长,并更快速地推动产品迭代和升级。这一趋势将要求零部件供应商相应地加快创新研发,并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底盘是汽车运行的底座,决定了汽车驾驶性能及乘车舒适度,工艺和技术难度较高。受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技术持续发展的推动,汽车底盘逐步呈现出智能化的趋势,即底盘作为执行层,按照决策层的指令快速、精确执行对车辆的控制。随着高阶智能驾驶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,叠加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,国产厂商在智能底盘领域大有可为。
由于高阶智能驾驶对于底盘系统的响应速度、精确度和功能协同性要求很高,因此具备线控化、协同化特点的智能底盘成为必需品。作为智能底盘关键子系统,线控制动、线控转向和主动悬架已成为重点细分赛道。
其中,1)线控制动以电子传感器和电子执行元件代替传统的机械系统,以电信号替代传统机械连接,能够缩短制动响应时间、提高安全性能;2)线控转向实现方向盘和转向执行器之间的机械解耦,能更快速、精确地执行转向指令,并为无人驾驶提供基础;3)主动悬架根据传感器输入的车辆行驶信息,利用控制器判断当前车辆运作时的状态,并对压缩机、电磁阀、阻尼器等发出控制指令,优化车辆的驾驶状态,明显提升驾驶体验和安全性。
因此,高阶智能驾驶的发展正带动具备线控化、协同化特点的智能底盘及其关键子系统蒸蒸日上,引领着新一轮的市场需求。
根据国泰君安预测,2030 年我国智能底盘市场规模达 1,078.6 亿元,2024 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24.5%,但现阶段我国智能底盘市场仍由国际厂商主导。制动系统方面,根据盖世汽车统计数据,2024 年 1-6 月中国乘用车线控制动市场中,仅博世便占据了 53.7%的市场占有率;转向系统方面,由于国内线控转向尚未实现量产,根据思瀚天下数据,2024 年 1-9 月中国乘用车前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市场中,博世华域等合资、外资厂商占据了 68.4%的市场占有率。因此,国产厂商在智能底盘市场具备较大的市场渗透率提升空间。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的提升及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,人形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全世界科技竞争新焦点,市场规模预计将迅速增加。据 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报告预测,预计 2029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 750 亿元,2035 年将达到 3,000 亿元。
整车厂商正在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,主要因:在生产端,一方面,汽车智能化与人形机器人在技术底层具有较强的契合度,人形机器人的环境感知、人机交互、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与整车厂在电动化、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积累高度重合。
另一方面,整车厂商拥有强大且成熟的零部件供应链体系,能快速整合形成量产方案,在大规模量产方面具备优势;在需求端,整车厂商对于精密加工、精确组装、零部件搬运等工作需求较大;此外,人形机器人凭借其灵活性与智能化优势,在应用于上述场景的同时积累数据,并利用数据优化机器人的进一步应用,形成需求驱动、数据反哺技术迭代的闭环。
汽车零部件企业凭借与整车厂商多年合作的经验积累,整车与人形机器人在零部件开发、生产的技术互通性,以及丰富的大规模、标准化工业制造场景等优势,有望深度参与整车厂商对人形机器人的开发配套过程,以及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与训练,从而打造第二增长曲线、数字化改造升级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
近年来,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,指导和鼓励汽车零部件等制造业企业加速推动信息化、数字化建设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大目标纲要》《关于加快推进制造服务业高水平发展的意见》等政策着重指出汽车零部件企业应积极运用数字技术,全方位提升生产、管理和服务水平,加速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。
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,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助力企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的条件。随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以及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,管理复杂度明显提高,生产经营中对精益化管理和科学决策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。因此,公司迫切地需要完成数字化改造升级,提升各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和衔接效率,以及对外部市场各要素变化做出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,助力管理者实时掌握经营态势和市场趋势,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和机遇。
本项目建成后将大多数都用在(1)智能底盘技术的研发工作;(2)人形机器人本体轻量化、总成装配以及数据采集中心构建的研发工作。
本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 47,672.42万元,具体投资构成如下: 场地投入 5,079.95万元,设备购置及安装 26,455.78万元,基本预备费 1,576.79 万元,人员工资 10,518.00万元,研发支出 4,041.90万元。
政府立项审批备案、国资委备案、银行贷款、产业基金融资、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
平台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上一篇:津渝视频完整版哔哩哔哩 MBA智库 下一篇:平潭综合实验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《平潭综合实验区区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》(2023年修订)的通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