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民银行遂宁市分行科技科科长邹肇辉,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30多年来,在金融科技第一线软件开发领域不懈深耕。他开发各类业务系统32项,分别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、各分支行、四川省226家银行机构、地方政府等推广应用;参与了中国人民银行网络安全与信息化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编写和3项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科技试点、4项课题研究;在计算机专业报刊上发表文章130余篇。
邹肇辉开发的系统先后获得中国人民银行“银行科技发展奖”、中国人民银行“创优活动优秀奖”、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优秀项目奖、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优秀软件奖。他个人曾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、中国人民银行优秀员、中国人民银行科学技术工作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。
“我来自川北的一个偏远小镇,能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,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培养,因此我深怀感恩之心。”邹肇辉自小喜欢看长征故事,工作中始终迎难而上、兢兢业业。2014年,中国人民银行原成都分行开展“数字央行”货币信贷大数据探索试点,邹肇辉作为系统开发主力人员,全力以赴投入数据标准制定、系统需求设计、技术路线选择、技术方案编制、技术架构研究等,并作出突出贡献。他参与制定分行《软件开发技术指引》《货币信贷指标业务类数据标准》《货币信贷明细业务数据接口规范》等文件,并在大数据平台建设和业务系统开发中推广运用,有效提升了数据质量,提高了平台效能,规范了软件开发。热情参加分行架构转型探索,协同完成新一代应用开发架构的设计,对旧架构做全面升级,达到了以科学技术创新持续赋能精准履职的目的。
在“数字央行”建设的征程中,邹肇辉遇到过不少挑战。为了突破技术难关,他上下求索、努力攻关,在开发最紧张的时候,常常为了破解技术难题而通宵达旦。
2015年,邹肇辉加入分行货币信贷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专班,担任系统架构师和主程序员。他告诉《金融时报》记者:“面对全新的自主开发项目,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,我只能从原点起步,一点一点地摸索、试错、总结、反复。那段时间,既要抢进度,又要破难关,996是工作常态。”经过专班3年努力,在无数次反复推敲、测试和编程验证后,系统通过测试,顺利在四川省内21家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200多家银行机构推广运用。该系统也荣获银行科技发展奖和国家发明专利。
“2018年,总行下达了小微企业融资情况调查任务,要求在一周内完成系统开发。”邹肇辉说:“我们应该在原有基础上,尽快完成系统优化升级,实现对全国5万余户小微企业样本数据的收集。这次要求的样本要素更细更全,样本量也是历史之最,我和小组成员丝毫不敢怠慢,全力以赴按时完成了系统开发工作。”但是没有想到,系统上线测试的第一天,蜂拥而至的大流量访问就让系统无法正常使用。“当时,离系统正式上线天,为确保全国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,我们一定要在16个小时内,使用新架构重新开发。”
任务就是命令,他和团队与时间赛跑、和代码较劲、用信念破局。“当我用几乎僵硬的双手敲完最后一行代码、看到调查数据平稳有序地源源入库时,悬着的心才落下。”邹肇辉说。最终,该系统有力地支持多期小微企业融资情况调查任务,并成功入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试点项目。这次经历让他领悟到:“只要有决心,无论什么困难最终都能战胜。”
跨境资金流动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、区域金融分析系统、小微企业融资情况调查系统、资管报数统计系统和货币信贷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、基建管理系统、科技大数据管理系统、区域调查分析系统、数字化监管报告平台等业务系统……从业30多年来,邹肇辉先后担任了32项大中小业务系统的架构师和主程序员,累计编写程序代码100多万行。
2021年,中国人民银行原成都分行在全国率先启动数字化监管报告平台建设,由于是原创性、开拓性项目,没有先例可循,一切都是从零开始。“尽管早已过了程序员的黄金年龄,但我还是把这次挑战当作提升自我的宝贵机会。”邹肇辉主动请缨,担纲开发任务。一方面,他积极学习先进开发工具,思考系统的整体架构和编程实现路径;另一方面,他发挥自己在分行“金蓉科技青年创新基地”牵头人的作用,以项目带队伍。就这样,凭着不减当年的干劲和多年累积的丰富经验,邹肇辉经过两个月高强度研发工作,顺利完成了平台的开发上线,有效提升了央行监管质效。
在开发一线深耕多年,邹肇辉拥有了丰富的实战经验,具有较强的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。他既能紧跟技术大潮,顺势而为,也能溯流而上,探索未知的领域,不仅涉猎广泛,熟悉多种类型软件的开发,而且擅长项目管理和开发协调,积极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基层工作创新,开发出既有鲜明技术亮点又有良好社会效益的业务软件。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、遂宁金融网、遂宁信用网、融资对接平台和App,以及应用于本地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系统、动产抵押融资系统、银税便捷融资系统等。他开发的这些业务软件为加强四川省信用体系建设,推进“遂宁实验区”探索,服务地方经济,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,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。
“我一直将学习视为立身之本,不断研究前沿技术。”邹肇辉直言。凭借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,年过半百的他如今依然坚持奋战在开发一线,用实际行动打破了程序员只能吃“青春饭”的印象。
为了充分的发挥先进带头作用,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将“金融科技应用研究和软件开发青年创新基地”和“职工创新工作室”布局在遂宁市分行,由邹肇辉领衔建设。
面对基层科学技术人才匮乏、软件开发经验欠缺的状况,他以人才教育培训和团队打造为着力点,因材施教,既培训通用报表等大数据工具的使用,又挖掘苗子加以实战锻炼,当好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引路人。通过“传帮带”,传承创新理念,传递敬业奋斗精神。
邹肇辉说:“作为科技战线的老兵,我见证了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,也收获了自己的升级迭代。一个个自主开发项目,从‘0’到‘1’,从简陋到完善,这里有我对理想的坚守,对编程的热爱,对志向的践行。”当年那个从山坳里走进中国人民银行的年轻人,如今虽两鬓泛白,但依然初心不改。(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上一篇:2024年必看!10大热门项目管理软件深度评测 下一篇:上交所发布《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》助力上市公司披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(ESG)报告